不同型號的聚丙烯酰胺水解度與其絮凝時間的關(guān)系解析
添加時間:2019/8/3 9:47:42 瀏覽次數(shù):582
聚丙烯酰胺是一種效果良好的絮凝劑,其質(zhì)量可由其技術(shù)指標來分析。其中水解度是一項重要的技術(shù)指標。聚丙烯酰胺的水解程度是指聚丙烯酰胺溶液中的弱離子與水結(jié)合,形成弱堿性或者弱酸性的能力,或者是聚丙烯酰胺水溶液中形成弱酸的強弱和形成弱減的能力強弱。對于強酸和強堿,電離度越大對應的酸堿性就越強,而它們的水解程度就越弱。對于一些易溶性的聚丙烯酰胺類來說,電離度越大對應的電離出的離子越多,而它們的水解程度就越弱。一般,電離度大的,它們的水解程度就越弱,相反,電離度小的,水解程度就越大。一般,在比較有酸式酸根離子的酸或鹽的溶液中的離子濃度大小的時候就要注意,它們的電離程度和水解程度。陰離子型聚丙烯酰胺“水解度”是水解時PAM分子中酰胺基轉(zhuǎn)化成羧基的百分比,但由于羧基數(shù)測定很困難,實際應用中常用“水解比”即水解時氫氧化鈉用量與PAM用量的重量比來衡量。

決定聚丙烯酰胺水解度的主要控制因素有:加堿比、溶液濃度、水解時間、水解溫度等。這些因素互相影響。當其他因素固定時,水解度隨時間的延長而增大。也就是說不能保持水解度不變。另一方面 ,假如根據(jù)測得的水解度來規(guī)定加堿比,則達不到*水解度,因為在常溫下欲使聚丙烯酰胺與堿完全作用需要很長的時間。經(jīng)實驗測定,任何一種加堿比的聚丙烯酰胺即使經(jīng)過一年多的時間水解,仍有未作用完的堿。
聚丙烯酰胺水解反應大體經(jīng)歷兩個階段:
階段,曲線較陡,反應速度較快;到一定程度后,進入*階段,曲線變緩,反應速度下降,水解度依時間僅作緩慢的變化。
在一定的水解條件下,水解度與水解時間有一一對應的關(guān)系。我們稱達到水解度的時間為水解時間。在不同條件下進行聚丙烯酰胺的水解試驗,就可*相應于該條件的水解時間。
鑒于上述原因,在供應中根據(jù)實際情況找出一個適宜的加堿比, 在這個加堿比下,經(jīng)一定時間的常溫水解,能*較接近于水解度的聚丙烯酰胺,同時又能使水解液有一定的穩(wěn)定性,能夠在足夠長的時間內(nèi)保持其絮凝性能。水解作用的進程還決定于聚丙烯酰胺溶液的濃度,濃度越高,在加堿比一定時,堿在溶液中的濃度就越高,水解作用就進行得越迅速,也越完全。提高濃度可以縮小儲液池的容積,但過高的濃度會造成配置溶液時攪拌的困難,在平衡些困難之后,建議采用10%的濃度較為適宜。水解作用的進程又決定于溫度、溫度越高,水解越快。但溫度過高會促使聚丙烯酰胺解聚,分子量降低。同時加溫會給供應造成不便,這些問題均須進行考慮。